【賦力行者第三課|起點與歸屬】

課後記:有些故事不在筆記裡,而留在心裡

一起相聚的時光不太容易,

於是課後,

我靜下來問自己一句話:

#我有好好看見每一個人嗎?」

腦海有相應的畫面。

但情緒上,

卻沒有很強的確信。

我知道,

理智可以說服自己做得不錯,

但心裡,

好像還有一點空間。

那是一種提醒,

也是下一次想更努力的方向。

▍從一張便利貼,走進一個時代

這次課程的開場,

是從兩張便利貼開始:

一張是出生年份(略殘忍XD),

一張是「第一次聽到引導這兩個字,是什麼時候?」

這樣的回溯,

讓我們不只回顧個人生命,

而是串起了更大的時代脈絡——

理解在我們出生之前,

「社區總體營造」

怎麼被發展、被實踐。

原來,

我們現在所學的一切,

都有前人的耕耘與時代的積累。

這是一次,

真實感受到…

我們的在乎,

竟然如此接近;

我們的差異,

#其實也有著共同的底色

那是關於時代長遠的累積。

▍不同眼睛,一起看出完整圖像

特別感謝敦國學長的分享,

他的考據與挖掘,

讓我大開眼界。

他對於那些我們口中常說,

卻未必深入理解的名詞,

進行了深度的牽線跟對位。

也因他願意那麼鉅細靡遺地

去梳理、去確認、去交織…

我們得以拼出一幅——

關於引導、關於怡安師公、

關於此刻行者的全息圖。

▍當情緒比語言先到場

這次活動最後的設計,

是一段墓誌銘的書寫。

我以為自己只是寫一段話,

但當輪到我要把句子唸出口時,

喉嚨哽住了,

眼淚在眼眶打轉。

在說出口前,

我甚至沒發現——

原來我有這麼大的情緒,

藏在那裡。

也許就是身體比腦袋更早知道:

這是個可以被相信的場域,

#一群彼此願意賦力的同伴

所以我願意、也能夠

在磕磕絆絆中,

說出自己想貫穿一生的語句。

人擁有內在資源,

可以擁抱生命,

可以自我照顧。

▍不只是知識的串聯,而是時間的穿越

如果要對這次的參與進行小總結,

那大概是…

我們從微小的生命片段出發,

穿越了一個時代的演進,

拼貼出一張屬於我們的「行者地圖」。

看到「引導」如何從社會實踐走到知識論、從個人使命走到群體信念——

在這短短兩個小時裡,

我們不只是學習,

而是「參與歷史的一瞬」,

也同時成為未來歷史的一部分。

▍願我們,成為未來回望時的一道光

2025 的故事正在發生,

我們總有一天會回頭看,

此刻,

我相信也會成為一段故事。

也許有遺憾,

也許有錯過,

但更多的是一種——

我們身在其中的真實感。

未來的某一天,當有人問起:

「你當初怎麼走上這條路的?」

也許就會提起這段日子、這群人、這堂課。

期許自己這樣的學習,

不是單向傳遞,

也是在種子經過時間醞釀後,

#能共同綻放一個美好的人間

願我們一起成為,

能為他人賦力,

也能讓自己安住的行者。

#行者賦力

#第三課

#2025時光書寫美麗人生

#情感速寫365

阿光
阿光